close
本篇文章摘自: 商業周刊第 1001 期
作者:曠文琪、王茜穎

曾成功協助法國空中巴士提高二五%生產率,羅根霍佛強調,當組織中超過一%的人,擁有對組織改善負責的意識,企業轉型才能成功。

企業轉型成功的秘訣是什麼?不是建置龐大的資訊系統,也不是大幅裁員將工廠外移,而是「看問題的態度」。


「只有真正改變看問題的態度,才能引導組織在漫長的轉型旅程(Journey)中,持續改善。」麥肯錫(McKinsey)顧問公司董事、歐洲地區製造業諮詢業務負責人史帝凡.羅根霍佛(Stefan Roggenhofer)如此說。

羅根霍佛曾掌管麥肯錫全球三分之一的營收(編按:麥肯錫二○○四年營收約三十多億美元),以三年時間協助年營收約二百七十億美元的法國空中巴士(Airbus)公司改善生產流程,讓後者生產率提升二五%,瑕疵率降低五成以上。他同時也負責訓練上千位的麥肯錫顧問,是《精實之旅》(Journey to lean)一書的作者之一。

一月十七日,羅根霍佛出席由麥肯錫主辦、《商業周刊》協辦的研討會,為台灣企業轉型碰到的各式困難把脈。他指出,一般企業轉型失敗機率高達七成,即便企業設置良好的作業系統、有完善的管理基礎建設,只要員工不認為自己要為組織的改善負責,改革列車終將走得「有氣無力」。以下是羅根霍佛接受本刊專訪摘要。

轉型過程會浮現很多問題 要將它視為改善的機會


《商業周刊》問(以下簡稱問):《精實之旅》一書提到,改變員工/老闆看問題的態度,是企業轉型很重要的一步,為什麼?

羅根霍佛答(以下簡稱答):我們發現成功轉型的企業都有一個特質,他們都能驅動所有員工一起進行全面的改進。

轉型過程會讓很多問題浮出來。但這些成功公司看問題的角度與別人不同,他們並不將「問題」看成一件壞事,反而是將它視為改善的機會。這明顯不同於多數公司的心態。

通常,我們在公司裡會先揪出犯錯的人,讓他為錯誤負責,然後鼓勵可以救火的人,久而久之,反而養成大家犯錯後再救火的習慣,這樣的公司並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。我們應該做的是,問犯錯的人,是否可以解決問題,然後透過深入探討問題,真正改善公司。

問:你是說,我們看到問題發生,應該用正面態度面對?

答:沒錯,這確實有點理想性,我們鼓勵主管改變之前遇到問題就大吼大叫的習慣,讓他們習慣對屬下說:「謝謝你找到問題,我們會試著解決它。」

問:然後呢,需要改變的觀念還有什麼?

答:第一、看到問題別急著懲罰犯錯的人,因為那反而會讓他們不敢把問題說出來,甚至希望別人犯更大的錯,轉移焦點,這對公司來說,是很恐怖的事情。

第二、「解決」問題並非「消滅」問題。很多公司都只是救火式的把問題解決掉,那只是暫時性的「修補」,好讓流程能夠繼續。事情有進度,這不代表問題與錯誤的源頭已經被解決。

解決問題不同於「消滅」問題 只能暫時修補而已


問:怎麼樣才算是「消滅」問題,可否舉例?

答:以今年可望挑戰全球汽車龍頭的豐田(Toyota)汽車為例,他們的主管碰到問題,會連問「五個為什麼」。

譬如說,看到生產線因為電力系統壞掉而停頓,一般車廠通常就是換掉電力系統零件恢復生產。但是豐田的主管會問:電力系統為什麼會壞掉?是太老舊嗎?如果是,那麼為什麼老舊的系統沒有在事前就替換掉?維修保養部門是否忽略了?他們為什麼會忽略?他們看問題,不是單看一個點,是看到這個問題點對公司整個系統帶來的影響。

看到問題後,還要立刻改善,主管如果發現,明明可以執行一個方案來解決問題,但是當事人卻不做,主管就必須立刻告訴後者:「你不能只是坐著去想問題,若你不去執行它,問題會繼續存在,到最後,你自己反而會成為公司最大的問題。」

透過這樣的督促,之後當員工看到問題,開始很習慣的會反應說:「太好了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問題在哪?」然後解決它,整個組織才會真正的進步。

必須注意的是,豐田能夠做到這一步,因為主管花大半時間在生產現場走動,而不是待在辦公室想策略。他們會與員工一起發覺問題、解決問題。(編按:豐田一年有超過六十萬件的改善提案)


問:不立刻處罰犯錯的人,是否容易造成獎懲不公平?

答:這不是要放任員工不負責任。相反的,主管必須更有能力去區分問題的本質。如果某人應該遵守一些行為規範,例如,他應該要對客戶有禮貌,但因為他那天過得很糟,因此對客戶態度很差,且同樣的情況一再發生,我認為主管應該處罰他,因為這顯然是個錯誤。

但如果這個員工自己重新把辦公室粉刷成綠色,因為他覺得綠色的牆壁會讓客戶覺得更舒適,但結果發現客戶非常討厭綠色的牆壁,他的想法最後被驗證為一個不好的構想。

我認為主管不應該因此懲罰他,因為站在員工的角度,他是在為公司做一件好的事情,嘗試改善某些事物,只是他做錯了,結果顯示那不是一件好事。如果主管讓大家都看見,你不會因為員工的創新而懲罰他,未來好的創意就不會被壓抑。

最重要的是,主管在管理問題時要有一致性,而且要透明,當然,公司也必須有套明確的績效管理系統輔助主管,讓主管能偵測出到底是誰出了錯。


問:現代企業競爭這麼激烈,主管有時間深究問題嗎?

答:(笑)很多經理人找了很多理由來解釋為什麼不做,因為他們必須專注在既有的工作上。我覺得這個說法是胡說八道,這只是找藉口,這與歐洲的伐木工人說:「我沒時間去買斧頭(語氣升高),因為我必須砍倒樹木。」的說法一樣可笑。如果你想要把手上的事情做好,你需要進步,你必須找時間去買把斧頭,不然你做事就會跟徒手砍樹一樣,只會事倍功半。


管理員工就像教育孩子 別把員工當朽木

問:很多人認為,台灣企業比較小,不像豐田、空中巴士等大型企業般,有讓員工犯錯的資源。你的看法如何?

答:大小公司都不希望有太多錯誤,所以都必須投資時間與人力,去「消滅」錯誤。其實你應該想,大企業反而比較難推動員工整體的改善計畫,因為你必須讓這麼多人動起來。相反的,你只需要較少的資源,就能讓小公司改變。

問:簡單說,用正面態度管理問題,是希望企業以獎勵替代責備的方式,鼓勵員工一起把問題找出來,然後解決它,對嗎?

答: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小孩?處理組織內員工和管小孩幾乎是一樣的,身為一個管理者,你也必須為員工的成長負責。你知道,能讓小孩成長的並不是負面能量,而是正向的能量。

你可以構想一些獎勵制度,設立表現目標,給員工一些動機來達成,像是獎金或是其他誘因。如此一來,對每個員工而言,幾乎每個人都有改善事物的欲望,也許這個欲望今天還在沉睡,還沒醒過來,因為你還沒把這欲望搖醒。但是基本上,每個獨立的個體都會希望成長,只是你沒找到喚醒他們欲望的方法而已,別以為自己員工只是朽木。

問:要做到這一步,管理者必須有充沛的熱情與耐心?

答:對。

問:這聽來好像不容易?

答:如果你時時思考到客戶要什麼,然後反推回來,誰最知道客戶的需求?你就會發現,第一線的員工最清楚需求與問題在哪裡,那麼,你就有責任鼓勵他們找出問題。金錢獎勵不是最主要的方法,而是成就感,協助他們養成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,這樣他們會更有自信與快樂,潛力也才會發揮。

問:這聽起來好像是管理的基本常識?

答:(沉思三秒鐘)沒錯!這說起來滿簡單易懂,但管理者執行起來,狀況往往是相反的。很多主管都會忘掉,第一線員工有多重要。他的角色應該是盡可能的讓第一線員工能夠成功,展現高效率,而不是覺得自己(指管理者)很重要。

問:最後,我們怎麼判斷,在問題管理的修煉已經成功?

答:你發現組織內已經有超過百分之一的人,開始擁有自己必須對組織改善負責的意識,這是一個指標。還有一個方法是,過一、兩年後,你回頭看,整個組織是否一直在進步。

企業轉型是條漫長的路,一開始,這條路並不清楚。你必須踏上旅程,持續邁步前進,你必須在茫茫問題中行駛(用手勢比出船在行駛的曲線),雖然很難看到盡頭,未來的願景要到最後才會清晰。但是整個組織有了動力,一起去排除萬難,這條船才有駛到最後一刻的本錢。


羅根霍佛小檔案
出生:1964年
學歷:德國慕尼黑科技大學航空工程碩士、法國楓丹白露歐洲管理學院企管碩士
經歷:法國航太公司(Arospatiale S.A.)氣動力工程師、法國自動化公司(Prodel S.A.)銷售與行銷經理
現職:麥肯錫歐洲地區製造業諮詢業務負責人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ellowsunray 的頭像
    yellowsunray

    晴時多雲偶陣雨

    yellowsun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